支付寶財付通竟被罰業務擴大和監管力度成正比
5月11日支付寶與財付通兩大第三方支付機構被央行分別處罰3萬人民幣罰金,業內人士紛紛猜測:這或與二者均未嚴格落實實名制認證有關。 此外,央行此舉也似乎預示著,“嚴監管”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會是支付領域的新常態。未來,第三方支付機構將面臨重重風險,在趨嚴的市場環境下,如何生存或許將成為新難題。 警示的作用遠大于懲罰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分行官網公布對財付通的處罰信息顯示,財付通被罰款的原因是未嚴格落實《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支付寶方面,央行上海中心分行官網的公示內容顯示,因為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央行要求限期改正。 “對于此次兩家支付機構被罰的原因,并沒有給出具體說明,但從財付通和支付寶被罰的金額來看,不管是對于這兩大支付機構,還是整個行業而言,警示的意義遠大于懲罰。” 近期以來,監管層對于金融風險極為重視,支付寶和財付通作為支付行業的兩大巨頭,示范作用極大,從監管層對這兩大支付機構做出的處罰上可以看出,嚴監管即將成為趨勢。那么,這是否意味著第三方支付機構未來將面臨監管困境? 事實上,支付寶和財付通并非首次被央行盯上,早在2014年3月,央行就曾緊急叫停支付寶、財付通二維碼支付等業務。當時,央行杭州中心支行支付結算處收到央行出具的《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于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等業務意見的函》。與此同時,央行杭州中心支行支付結算處也收到央行出具的《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于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等業務意見的函》。 該函中提到,發出此函的主要原因是為了防范支付風險,并督促兩支行要求支付寶、財付通全面暫停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相關業務,并要求支付寶、財付通將有關產品詳細介紹、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情況上報。 無獨有偶,共計47家支付公司被處罰 然而,遭受過央行警告和處罰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不只上述兩家。目前,支付寶與財付通可稱之為支付行業的兩大巨頭,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第四季度,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大巨頭的市場份額已超九成,達92%,其中支付寶占比55%,財付通占比37%,剩余機構占8%。 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共有47家支付公司被處罰,累計70次,處罰金額有多有少。不過,從相關統計數據上來看,目前,47家被罰機構中,罰款金額最高的為2016年8月5日被處罰的易寶支付有限公司,因其違反相關清算管理規定,被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約1059.2萬元,并處于違法所得4倍的罰款約4236.9萬元。 而從被罰原因上來看,這些支付機構主要涉及違反反洗錢規定、違規發展商戶、未落實商戶實名制、大量違規挪用備付金、未按規定開展客戶身份識別等原因,其中部分機構被罰原因不明。 第三方支付機構面臨重重風險 一方面是監管層的嚴加看管,一方面是普羅大眾的強烈關注,那么第三方支付到底都存在哪些風險呢? 當下的第三方支付主要有三類業態,即網絡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而對于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風險,他認為主要涉及備付金挪用、反洗錢、信息保護、二清、套碼、切機6種。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針對備付金挪用、套碼、二清等問題,相關部門已經做出了應對措施,經過連續幾年的整頓,第三方支付領域的風險高發難題已經得到根本緩解。 但與此同時,部分支付機構如何生存也將成為一大難題。 隨著監管的加強,部分依靠備付金獲得利息生存的平臺將逐漸消亡,與此同時,隨著支付機構的價格不斷透明化、費率逐步降低,這些企業的利潤空間也將進一步收窄,到那時,如何在低利潤率的環境下生存,將會是第三方支付機構面臨的一個難題。 |